【有艺思】关于端午节,这些冷门知识你未必知道

更新时间:2023-06-22 20:57:48

访问次数:297

详细介绍

端午节,为每年仲夏,农历五月初五。端午节与春节、清明节、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。但其实我们对它的误解,似乎比其他几个节日要多。

1、为什么粽子大多是四面体?

据记载,早在春秋时期,就有用菰[gū]叶(茭白叶)包裹黍米制成牛角状的很像粽子的食物啦,当时被称做“角黍”。而在晋代,粽子就已经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了。

《午瑞图》局部

四面体的粽子符合简洁原则,只用1叶或2叶就能包成,且四个面都能用到完整的叶片,不需要多余的弯折。包法对叶脉的力学结构比较“温和”,还能保证密封性。另外正四面体的粽子也符合力学原则,有类似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,在入水过程中可保结构稳定。

《端午》郑为民

《枇杷粽子》 程十发

把粽子的形状做成四角形不止是为了利于包扎,还有其宗教方面的原因。粽子的外形来源于对动物的模仿。上古祭祀神灵所供奉的牺牲,往往以角为贵,角是人神沟通的灵物。早期的粽子角黍,制成角形,正是对动物角的模仿,以赋予粽子以祭祀的功能。

端午节

700多年前的一对南宋粽子

江西省德安县博物馆藏

2、端午起源于纪念屈原?我们都被骗了

在屈原之前,咱们中国人过端午节吗?一查资料,发现还真过。早在《周礼》中就有冬至祭天、夏至祭地的记载,而在夏至祭祀中,有吃粽子、送扇子、系长命缕等习俗,这些后来都被整合进端午节中。

儒家经典《周礼》

关于端午节的由来,说法甚多,流传最广的纪念是屈原说,但也有说纪念伍子胥或纪念孝女曹娥的。闻一多先生在《端午考》中认为端午本来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,赛龙舟是一项半宗教、半娱乐的节目,把粽子投到水中,本意是要喂蛟龙,所以五月初五其实是“龙的节日”。

《龙舟竞渡图》

故宫博物院藏

学者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,因为在司马迁的《屈原列传》之前,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。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献,而南朝离屈原跳江自尽间隔了七百多年。把屈原和端午节绑在一起,不过是为了推广“忠君”的思想。

端午节

清《端阳故事图》徐扬绘

故宫博物院藏

《射粉团》

“射粉团,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,以小弓射之,中者得食。”

《採药草》

“五日午时蓄採众药治病,最效验。”

《悬艾人》

端午节

“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

《裹角黍》

“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,以赞时也。”

《观競渡》

“观競渡,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。”

3、端午节竟有20多个名称,为啥还叫女儿节?

“端”古汉语有开头、初始的意思,称“端五”也就如称“初五”。每月有三个五日,头一个五日就是“端五”。

据统计端午节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,如有端五节、端阳节、重五节、重午节、当五汛、天中节、夏节、五月节、菖节、蒲节、龙舟节、浴兰节、屈原日、午日节、女儿节、地腊节、诗人节、龙日、午日、灯节、五蛋节等等。

端午节

明 项圣谟《折枝菖蒲图》

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藏

宋 苏焯《端阳戏婴图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北宋 苏汉臣《重午戏婴图轴》
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端午节有“女儿节”这个别称,这里的“女儿节”是特指父母之“女儿”。明沈榜《宛署杂记》中是这样写的:“五月女儿节,系端午索,戴艾叶、五毒灵符。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,饰小闺女和平精英苹果辅助免越狱网站,尽态极研。出嫁女亦各归宁,因呼为女儿节。”

明 陈洪绶《斗草图》

辽宁省博物馆藏

端午节

明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纹小盘

故宫博物院藏

4、端午节日本居然是男孩节!

日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国节的传统。在日本,端午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日本的。从明治时代开始,各节日都改为公历日,日本的端午节是公历5月5日。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,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。

日本人在这一天不划龙舟,但也跟中国人一样会吃粽子,并在门前挂出菖蒲草。在1948年,端午节被日本政府正式定为法定的儿童节。这一天日本人会为自己的孩子祈求平安健康,不过五月五主要是男孩节,女孩节在三月三。

東錦絵東海道五十三次

歌川豊国

(江戸自慢三十六興) 広重,豊国 (平のや)

収載資料名:書画五十三次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来源丨“有艺境”综合整理自网络
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7247268013270139432/

猜你喜欢

网友评论